QuestMobile2024年中国营销市场年度报告·市场篇:三大特征催生两大变革,情感共鸣成了终极之争

各位童鞋搭嘎猴啊,上周 “APP流量洞察报”看的怎么样?有童鞋在后台留言:“本来还在愤怒冷一天热一天,突然,缅甸来了个大地震,顿时无颜抱怨了……”今年一个季度没过完,大事已经接连不断,虽然经历了过去几年的不断突变,大家都有点不安了,还是愿平安、都保重……
言归正传,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营销市场洞察报告。QuestMobile数据显示,在消费品国补、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下,2024年国内消费韧劲十足。具体来说,一方面,刚需品类理性增长,另一方面,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出现阶段性爆发。此外,体验式消费更是成为了消费风向标。
由此带来了三大营销市场变化:营销触点多元分化;IP及热点营销持续抢占用户流量;唯有体验消费能打破营销“圈层板块”。
营销触点方面,内容消费场景 APP 持续血海厮杀,抢夺用户零碎的注意力;消费类APP使用量增长,意味着用户倾向多平台比价达到最优决策。两大要素交织,导致“易走难留”、“一去不回”,成了营销通病。
同时,IP化和热点事件营销挟裹着平台头部达人流量,让营销陷入“圈层化”的尴尬境地:流量和曝光增加反而进一步强化了低价和比价的死亡螺旋。
唯一的突破出现在体验消费上。体验消费在“种草—私域—转化”营销闭环体系中杀出重围,例如,女性主导高消费(如美妆品类)、男性转向“悦己消费”(如科技类),让消费爆点更易于突破“圈层”,让某些单品短时间席卷全民、登上热榜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大变化,带来了用户营销变革:场景化、情绪化,流量也变成了用户的品牌共鸣跃迁……
具体情况怎么样?不妨看报告吧。


整体市场变化:政府政策激活
市场,品牌营销保持积极跟进
1、经济环境及政府政策:消费韧性与政策支持共同驱动市场结构变革




2、消费者特征:互联网流量基础进一步扩大,营销触点更分散;消费分化为营销破圈提供机遇





3、技术革新:AI重构营销基础设施
3.1 内容创作是AI助力营销的典型入口
AI被各营销平台、营销公司、广告主广泛应用于内容创作领域;在带来效率和内容质量提升的同时,也需关注版权与内容细节等问题,以促进该领域的长期健康发展。

3.2 AI亦可广泛应用于营销的全链路中
从策略制定到用户管理,营销各链路的AI化不仅提高了各事项的效率,恰当与创新性的应用,更为充分竞争下的各参与方提供了发展与破局的机会。


5、媒介生态:进入价值深耕阶段,短视频、社交、电商引领营销增长







2024年度营销洞察:方式协同、
资源聚焦,营销内核由流量向用户转变

1、营销方式多元化,兼顾品牌曝光与资产沉淀



2、品牌更注重关键节点上营销资源的整合、触达转化链路的闭环,提升投入产出比





3、深化内容营销价值与场景渗透,实现心智种草、沉淀人群资产
3.1 中腰部达人矩阵成性价比首选

3.2 行业特性影响达人合作分层,长尾流量价值凸显
美妆护理、服饰箱包、母婴用品、运动户外、医药保健等行业更偏好与腰尾部达人合作。

3.3 场景化营销是产品种草重要手段,品牌聚焦局部机遇抢占市场

3.4 品牌紧跟政策红利,加大宣传政策倾斜品类,抢占用户心智

3.5 短剧营销创新转化链路,成为美妆个护营销新宠

3.6 饮料冲调、个护等行业愈加重视借剧综扩大影响力,保健品药品对头部剧集追投特征更突出

3.7 产品属性与营销目标的差异影响品牌在综艺广告形式上的选择
乳制品、保健品药品涉及健康管理等复杂决策,品牌倾向于通过赞助形式建立用户信任;饮料冲调、包装食品类倾向于借助贴片广告调动消费者、缩短决策链路,促进即时转化。

4、品牌营销呈现“IP化、圈层化、情绪化”多重共振,建立更深层更长期的用户关系
4.1 在多元场景中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IP营销仍为加强消费者记忆点的重要方式,其背后是借力IP实现文化认同的嫁接。
4.2 联名营销:除IP联名,品牌间联名也成为重要营销手段
在品牌IP联名中,《黑神话:悟空》与品牌联名数量登顶No.1,剧集IP《繁花》联名热度位列第二。



2025年度营销趋势:
连接用户、提高效率成主流,
用户需求与触点变化推动营销变革

1、营销的核心:以多元触点覆盖广度,以深度内容提升粘性,以闭环转化延续价值









2、营销的重点:以精准用户定义、链路整合、AI工具革新实现有效触达与转化
2.1 精准定义用户是实现有效触达的核心





2.2 构建自有渠道与创新营销整合,构建全链路增长引擎





3.2 覆盖广域场景的系统级入口为品牌带来了对话消费者的新桥梁


202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实力价值榜
精选推荐
▼

END
▼
▼
Vip@questmobile.com.cn
(86) 186 1038 8822
扫码联系客服
Janice.shi@questmobile.com.cn
(86) 186 1167 4520
扫码联系客服
(86) 157 0119 3545
扫码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