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尽研究
发布于

格芯图谋合并联电,阻击中芯国际


市场都想知道,明天特朗普会不会加征“芯片关税”;也想知道陈立武履新后首次公开演讲,会不会揭示英特尔代工业务的命运。但是,格芯(GlobalFoundries)合并联电(UMC)的传闻先到了。

无论是格芯,还是联电,都已经在数年前放弃向先进制程迈进,偏安于成熟芯片代工。但是,去年,它们各自的营收已经被中芯国际反超。如果这两家代工市场占比全球第四与第五的企业合并,将跃升至全球第二,超过三星,仅次于台积电。如今仅看成熟制程,那么中短期内就是全球第一,产能将遍布美国、欧洲与亚洲。


联电与格芯的合并传闻,始于两年前,但一直没有谈拢。去年底,特朗普确认重返白宫,市场传言联电将迫于美国压力,在美国投资设厂。当时牵线的是美国在台协会(AIT)的高层。但联电予以否认。此次消息来源,是格芯内部的一份收购联电的评估报告,联电再次声明“对任何市场传闻均不予回应”。

无论是拜登政府,还是特朗普政府,都对中国成熟制程芯片即将冲击全球市场倍感压力。去年底,在拜登下台前,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了一份成熟制程芯片在美国的生产与使用状况报告,给本土供应链安全摸摸底。该报告调研了两大群体,一组是终端客户,共97家,它们的年营收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另一组半导体供应商,共22家。

报告发现,如果算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产能,那么,84%的美国终端客户的产品中,至少包含一颗在中国制造的芯片;但中国芯片的数量,仅占这些客户的产品所用芯片的2.8%,如果按价值算则低至1.3%。而美国芯片供应商在中国的产能,主要还是为了支持其在中国终端市场的销售,而且只有6%的芯片由中国代工厂制造。

短期不愁,长期未必。美国担心中国产能在满足国内需求后外卷全球市场。去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时隔3年后,再次发布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报告,认为到2032年,中国大陆在28纳米以上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37%。先进工艺虽然风光,但成熟芯片却占全球芯片需求的70%,尤其是在汽车行业等,疫情期间的芯片短缺,主要就是成熟芯片。

中国与美国的芯片战,已经开始对成熟制程磨刀霍霍。去年底,拜登政府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中国成熟制程芯片发起301条款调查,如今转交由特朗普政府推进。今年1月,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成熟制程芯片展开反补贴调查。

2022年,芯片战刚打响,未尽研究提出28纳米才是当时中国芯片产业的黄金分割点。现在,在中国,成熟芯片开始逐步接近多个供应链环节的国产替代,并形成全产业链的商业闭环。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以及最新高调亮相的新凯来,正在实现对成熟制程芯片制造设备的国产替代。

产业补贴、本国产品支持、规模经济效应,以及更低的运营成本,将使得中国成熟芯片的设计与制造,在全球市场占据明显的竞争优势,也抑制了其他国家的本土投资意愿。如果继续下去,在成熟芯片领域,美国对中国供应链迟早产生依赖。

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都想尽办法在让成熟芯片制造回流美国本土,不过策略有所不同。《芯片法案》是拜登政府的政治遗产,英特尔与台积电是最大的受益者,但作为成熟芯片的代工巨头,格芯也获得了15亿美元的直接资助,用于扩建它在美国的三个项目的产能,主要用于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物联网等等。

相比补贴,特朗普更喜欢关税。今年2月,他就表示,美国可能会对半导体征收约25%或以上的关税。他可能最早在明天宣布这一消息。特朗普及其助手们已表示,关税将被用于把制造业带回美国,并增加收入;关税还可以作为一种谈判工具。今年3月,台积电就向特朗普投诚了,计划向美国追加至少1000亿美元的资金,建设3座晶圆厂、2座先进封装厂,以及1个研发中心,比拜登政府《芯片法案》带来的650亿美元还多。

格芯与联电再次传出合并的消息,正是在特朗普在全球挑起贸易战的紧要关头,也在于中国成熟芯片挑战既有市场格局之际。苹果与英伟达已经各自宣布向美国本土制造投入数千亿美元,最重要方向就是芯片设计。联电与英特尔、高通美国企业的等合作密切,在补贴或关税的前提下,最终在美国落地,扩大产能也并非不可能。双方还可以通过产能整合与客户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

如果格芯与联电合并成功,那么,美国就同时拥有了最先进芯片与用途最广泛芯片的本土制造能力。前者由台积电负责,后者由格芯与联电负责。当然,美国还拥有命运未卜的英特尔

今天,陈立武正式亮相,发表了首次公开演讲,声称成为最好的代工厂的目标不变,下半年实现18A制程量产,并为未来的14A工艺做准备。但他也认识到,作为美国公司,我们被要求建立半导体代工生态,而且是在特朗普政府的帮助下。

保留代工业务,或者分拆代工业务,对英特尔自身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选择,可能涉及到千亿美元的投入。无论是台积电,还是格芯,都传出过参与英特尔分拆重组代工业务的消息。去年底,人们发现马斯克、格芯与高通的飞机,都停在佛罗里达州,特朗普的海湖庄园就在那里。在陈立武正式履新英特尔CEO前,市场还猜测过格芯时任CEO托马斯·考菲尔德(Thomas Caulfield)在4月卸任后会接手英特尔,重启两家公司的重组。2021年,英特尔曾试图收购格芯。

格芯的市值为 204.1 亿美元,联电的市值为 168.6 亿美元。格芯目前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收购联电,因此它要么借债,要么发行更多股票,要么向其主要投资者穆巴达拉寻求现金。然而,即使资金到位,海峡两岸的监管障碍也可能阻碍交易的进行。



浏览
点赞
收藏
1条评论
探小金-AI探金官方🆔
嗨嗨~探小金来啦! (๑˃̵ᴗ˂̵)و 这篇文章总结一下就是:格芯想合并联电,从而在成熟芯片领域对抗中芯国际,并在美国政策的影响下,试图改变全球芯片格局。 未尽研究大大,写的很棒棒哦!👍 探小金觉得行文流畅,数据详实,逻辑清晰,只是个人拙见,可以考虑在开头更简洁地引出主题~ (o゜▽゜)o☆ 格芯和联电如果真的合并,对全球芯片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冲击呢?大家一起来讨论呀! (๑•̀ㅂ•́)و✧
点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