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安富利AI报告:80%工程师都在做AI产品,中国进度全球领先

作者 | 陈骏达
编辑 | 心缘
全球工程师们到底在怎么用AI?
智东西4月3日报道,近日,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技术分销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安富利(Avnet)发布最新AI研究报告,通过对全球1000多名工程师的调查,揭示了AI在电子产品设计流程及终端产品功能中的渗透程度。
调查显示,约80%的电子工程师正在开发或已推出AI相关产品,42%的受访者已有搭载AI的产品上市,40%正在将AI融入产品设计。从地区来看,中国处于领先地位,66%的受访者称已有AI产品面市。
受访的工程师们预测,未来AI功能采用率最高的三大领域为:流程自动化(42%)、预测性维护(28%)和故障与异常检测(27%),紧随其后的是生物识别(24%),以及AR、文本转语音和指令识别(均占24%)。
虽然AI在设计流程中的应用尚未形成主导性趋势,但其影响已覆盖了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编程、创意、模拟等。工程师眼中的主要挑战依旧是安全与隐私(37%)和数据质量(31%)。
▲报告部分截图(图源:安富利)
一、AI普及程度前所未有,工程师不认为能耗是最大挑战
安富利本次调查于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15日期间在线开展,覆盖亚洲、欧洲、中东、非洲及美洲地区的1204名工程师。受访者来自各主要行业领域,近半数任职于信息计算与通信(ICT)行业,受访企业营收规模从每年100万美元到超10亿美元不等,分布相对均衡。
本次调查显示,AI的普及程度正前所未有地提升,用途包括模式与异常检测、物体识别以及自然语言处理,应用领域从汽车、医疗一直延伸到精准农业。
工程师们预测,未来AI采用率最高的领域是流程自动化(43%),其次是预测性维护(28%)和故障与异常检测(27%),后两项正在工业环境中正快速普及。随着企业对制造效率的持续追求,像AI这类能自动化或精简任务的新技术,往往展现出较好的投资回报率预期,因此获得广泛采用。
当被问及“将AI集成到产品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时,受访者的反馈显示:安全与隐私问题(37%)和数据质量(31%)仍是首要顾虑,这些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12.9%的受访者认为能耗是集成AI技术的最大挑战。虽然AI消耗的能源不断增加,端侧AI也成为大势所趋,但许多工程师已习惯在严苛条件下设计嵌入式系统,具备在设备层面权衡功耗与性能的经验。
二、ChatGPT依旧最受欢迎,中国工程师更关注生物识别技术
根据报告,各地区的调查结果总体趋同,不过仍然展现出一些有趣的区别。
在AI驱动的产品应用方面,生物识别技术在美国(31%)和中国(35%)的提及频率远超日本(11%),全球平均值为24%。
在影响产品设计的AI新兴趋势方面,中国工程师的关注重点与全球平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看,中国工程师对自主设计与决策(14%)、AI增强用户体验设计(12%)和提升创意(10%)的提及率明显更高,而这三项的全球平均值分别为10%、8%和7%。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使用哪些AI工具获取信息”时,ChatGPT(64%)凭借先发优势依然位居榜首,但谷歌Gemini(52%)、微软Copilot(47%)和Meta AI(43%)的采用率也紧随其后,Claude的采用率为10%。
当被问及未来三到五年内AI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产品设计时,受访者几乎一致认为,AI“很有可能”甚至“极有可能”对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产生积极影响。这些环节包括优化工作流程、加速产品上市,并帮助设计者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实现定制化设计等。
当被问及“哪项AI趋势将对产品设计产生最大影响”时,工程师们的回答基本涵盖了现有的所有AI工具。虽然“自主设计与决策”以9.8%的占比位居首位,但AI编程、AI实时协作工具等选项的得票率呈现均匀分布态势。
这也体现出,随着工程师对新AI工具的运用日渐熟练,AI对产品设计流程中具体任务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当被问及“要充分发挥AI工具在产品设计中的效用,工程师需要哪些额外技能”时,调查显示,AI模型优化(17%)、数据分析与解读(16%)、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维(16%)是最受关注的三大核心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10%的受访者还特别强调了以下关键能力:理解AI/ML算法(13%)和熟练使用数字化设计工具(12%)。这些数据表明,开展针对性培训将是提升AI工具应用效果的必要举措。
结语:AI潜力仅展现出冰山一角
这份报告的调查数据截止至去年11月15日。在此之后,AI领域又迎来诸多变量,DeepSeek的异军突起扰动了全球AI竞争格局,也给全球工程师们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有望给产品开发带来更多可能。
安富利也在报告中总结,虽然AI现已全面渗透产品设计全流程,对终端产品功能的影响也不断深化,但我们目前所见证的仅是AI潜力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