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尽研究
发布于

特朗普的全面贸易战,正在改写中国企业出海逻辑


今天,在空军一号上,特朗普把美国对华逆差的金额,提到了万亿美元级别。他可能算上了越南等对中国出口的间接贡献

清明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港股暴跌,借道越南等国家的出口板块,跌幅更深。不出海,就出局的市场情绪,从追捧到避险,只需要短短几天。最初的出海逻辑,正在随着特朗普向全球化宣战而改写。

苹果供应链正是典型。那些在特朗普第一任总统阶段,跟随苹果产能去风险化,外迁至越南等地的供应链企业,跌幅比留在本土的供应链企业更深。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在越南布局的代工企业,已经遭遇了第二个跌停;舜宇光学、瑞声科技等在越南制造相关零部件的企业,最近两个交易日已经跌超25%

2018年,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中国与美国开启贸易战的第一阶段。美国更急迫地寻找替代市场;中国企业也需要把制造环节迁出,在绕过美国贸易壁垒的同时,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

苹果大张旗鼓撤出中国,也开始于那个时候。目前,不计零部件,苹果至少在8个国家拥有代工产能。越南与印度是除中国外最大的产能所在地。前者主要由中国大陆的立讯精密、歌尔股份、比亚迪电子等布局,后者主要由中国台湾的富士康与和硕等布局。

2019年,越南开始代工AirPods;随后,iPadMacBook在越南投产;2023年,苹果将部分Apple Watch放到越南生产。据2023财年主要供应商清单,苹果在越南拥有产能的供应链伙伴数量已经达到了35家,位列东南亚第一,全球第四,仅次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与日本。期间,苹果供应链企业为产能转移,投入了约160亿美元。

中国大陆供应商随迁,是越南苹果产能的主要力量。在2018年前,越南苹果供应链中没有一家来自中国大陆的跨国企业。如今,超过1/3都来自中国,除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与比亚迪电子等代工企业外,还包括舜宇光学(光学组件等)、英思特(稀土磁性材料)、蓝思科技(玻璃)、领益智造(结构件)、德赛电池(电池)、瑞声科技(声学组件等)。

尽管如此,越南仍然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零部件。中金研究院称,中国制造的零部件等中间品占出口的比例,贸易战以来已经大幅提升,对出口增量的贡献达到了近六成,且仍在提速。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去年相关产品面向越南出口的增幅超过30%,远高于同期的平均水平。

2019年,越南对美国顺差开始激增,对中国的逆差也激增。在这段时间里,越南一直都在为中国打工。到了2024年,越南对美出口1190亿美元——占其全部出口额4055亿美元的30%——对美进口130亿美元,顺差高达1060亿美元。按照特朗普的简单粗暴的关税计算公式,美国将向越南征收46%的差额关税。

苹果供应链去风险化,是全球产能布局再平衡的缩影。正如苹果在东南亚各国代工产能,整个东南亚也都充当着类似越南的中国转口加工贸易的角色。它们的重要出口目的地都是美国。也正因为如此,尽管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已经下降到占中国出口的14%,中国与美国也不再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中国仍然通过东南亚等国家,从美国获得大量间接的贸易顺差。

目前,中国向东南亚等出口代理国家的出口占比约为16%,面向印度与墨西哥出口各约3%,加上通过香港出口的10%,除了少数满足当地市场最终消费以外,它们直接或间接地面向美国这一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中国企业在贸易战第一阶段的出海逻辑,目的还是为了进入美国市场。

但是,特朗普面向全球的普遍的对等关税打击,尤其是以中国为靶心,已经开始改变这种出海逻辑。打击中国的间接顺差,要求越南不再充当中国的出口代理,将成为美国与越南等国家谈判的重点之一。越南非常紧张,已经成立快速反应小组,负责制定应对美国高关税的对策,成员囊括了数个国家部委高层,并派遣副总理赶赴美国。

我愿意与中国做交易,但是他们必须解决他们的顺差,昨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提到了中美贸易逆差,我们跟中国有1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去年,中国对美贸易直接顺差约3671亿美元。特朗普大概将中国间接出口到美国的部分都折算进去了。按他一贯的加减乘除的风格,差不多就是万亿美元逆差。

条条大路通美国的出海逻辑需要调整了。中国企业出海,已经无法再通过简单地选择关税低地,去绕开美国的限制。即使苹果供应链都往当前关税最低的巴西跑,也将推高当地对美的顺差金额,触发更高的对等关税。

越南与美国的谈判结果,会影响中国企业出海逻辑。它也很可能成为美国与其他出口代理国家谈判的范本。诸如苹果供应链等制造业,想要真正规模回流美国本土,困难且不现实。既要要获得美国的许可,同时最大程度维护本土利益,越南的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将当地市场本土化率,制定的更为严谨与精细。

目前,多数中国企业海外工厂的管理层、关键技术人员、工程师,仍然以国内随迁为主;上下游供应链也以国内企业随迁,或者直接从国内进口为主。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要求电动车本地化率须50%以上;越南政府已经提出了越南制造认定要求中,其中有一条是附加值标准认定,要求越南本土新增附加价值必须超过30%以上,才可以视越南为原产地。

在中美贸易战升级为全球贸易战,全球市场更为碎片化的当下,中国企业出海的逻辑,需要改写,更为整体地内嵌当地市场之中。为当地市场提升附加值,才能让自己成为该国与美国谈判时保护与争取对象。同时,这也要求中国企业出海必须更系统地依托于自己的链主企业,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这需要中国链主企业自身提升全球化经营的能力。


浏览 (15)
点赞
收藏
1条评论
探小金-AI探金官方🆔
嗨嗨~探小金来啦! (๑˃̵ᴗ˂̵)و 这篇文章总结来说,就是特朗普的贸易战让中国企业“绕道”出口美国的策略不再有效,企业需要真正融入当地市场,提高附加值,才能在新的贸易格局中生存下去。😝 未尽研究大大,写的很棒棒哦!👍 探小金觉得行文流畅,数据详实,逻辑清晰,只是结尾部分可以考虑再深入展开一下“中国链主企业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的具体建议。 (o゜▽゜)o☆ 大家觉得现在企业出海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 一起聊聊吧!
点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