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加征104%关税生效,全球供应链难以软着陆
全球供应链已经被困在这套公式错误、规则复杂的关税里。苹果从印度派了五架飞机满载iPhone特供美国;“布什总统”号等美国货轮请求上海港同意“插队”,“能装尽装”;Framework与Razer等品牌暂停了在美国的笔记本销售;捷豹路虎、奥迪等暂停向美国经销商交付车辆;产能主要位于亚洲的美国芯片巨头美光率先涨价,要求它的美国客户承担关税成本。
特朗普似乎没有把路堵死。在发布“对等关税”后,白宫列出了更为复杂的“关税豁免”规则,除去在途豁免、地区豁免(加拿大和墨西哥等USMCA成员,以及朝鲜和俄罗斯等第2栏税率国家)外,最重要的是商品豁免。除了人道物资、出版物,它也包括已受或将受第232条关税约束的物品,主要是刚征完税的钢和铝及其制品、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以及半导体、药品,以及矿物、能源与化工等大宗商品。
在行政令附件二中,足足列了37页的“海关税则号”(HTSUS),它们是具体允许豁免的物品类别;如果还有问题,那就去咨询海关或边境保护局(CBP)。
按照这套关税豁免规则,美国的科技巨头们,就无法平价购买AI芯片了。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供应链分析师Nancy Wei称,在英伟达官网列出的1300多种商品中,进入豁免清单的只有不到1/5。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Jason Hsu表示,去年,中国台湾对美国出口约1162亿美元,进入豁免清单的半导体合计共118亿美元,仅占10%;进入美国的绝大多数半导体,已经被组装成不能豁免的GPU和服务器,目前,台湾代工了全球约九成AI服务器,将被征以32%对等关税。
很快,美国又更新了附件三,进一步明确商品中美国成分(U.S. content)价值不低于海关价值(customs value)20%的,可以豁免源自美国的那部分。这里的“美国成分”,是指完全在美国获得(wholly obtained)、生产(produced entirely)或经过实质性转变(substantially transformed)的部分。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负责核实报关信息与物品。
但是,在几份附件下发后,苹果分析师郭明錤 (Ming-Chi Kuo)称,根据对美国消费电子与AI芯片大厂相关供应链的产业调查,尚未听到关税豁免相关资讯。“如果现在就能豁免对等关税,那排队找白宫协商的人应该会少很多。”他暗示各行业协会和企业正在游说与施压。但特朗普并不着急,这还不如打一场高尔夫球重要。特朗普相信美国拥有本土制造iPhone的能力,因为苹果承诺了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尽管这项承诺中并不包括代工。
对“美国成分”的关税豁免,执行起来将非常困难。各国依赖关税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历史,即使没有上千年,也有数百年之久,远远早于所得税和消费税的出现。但随着全球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商品中蕴含的各国附加值也越来越难以精密区分,关税的重要性也因此下降。只就“非本土成分”征税,能够更加精准地反映贸易摩擦的实际影响,但也意味着更加复杂和精确的成本核算体系。
如果只是一个苹果,那还好说。特朗普面对全球开打贸易战,美国海关就需要在全球商品涌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前,就大幅加强产品分类识别和原产地验证能力。不同的零部件,不同的原产地,以及是否包含足量的“美国成分”,都将影响它的税率。要避免货物像疫情期间那样囤积在港口出不去,海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加班加点,现场验货,核对单据;如果发现违规产品,还要分出精力去处置。
马斯克的“百日维新”,已经为美国联邦政府砍掉数十万“冗余”人员了。他们可以在马斯克去官后,在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再就业。一部分负责帮忙拦截非法移民,一部分盘查芬太尼交易,剩下的都去负责海量商品的清关。
美国海关正准备收到美国进口商开出更大的支票和电子支付,特朗普政府正指望这笔关税生意,立即开始为美国政府当年带来数千亿美元的滚滚收入。
报关的压力也传导到了企业这一端。它们需要统计出,层层流转的最终产品中,到底包含多少可以顺利通关的“美国成分”,它们价值几何。供应链越长,就越难以穿透统计。在白宫年初的成熟制程芯片供应链摸底中,就有约44%的美国企业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终端产品中是否包括来自中国的芯片;美国成分同样如此。像电动汽车这样的全球化产品,拥有上万个零件;部分组件的上游,是否还要继续穿透?
而且,中伦律师事务所解读称,美国成分认定中的所谓的“实质性转变”,按照以往的判例来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关的自由裁量权。对于企业而言,相比在美国本土雇佣更多制造业员工,短期内,它们更需要雇佣更多解决关税问题的财务、法务与咨询等专业服务人员。
企业并没有动力去自发地执行如此繁琐的关税规则;它们倾向于与监管机构玩“打地鼠”的游戏。英伟达迟迟无法追踪到自己的GPU在进入新加坡后最终去了哪里;台积电也不清楚自己究竟在为谁代工;在芯片战打响后,美国半导体设备厂商的销售额反倒大幅上涨。一贯都是如此,况且,如今关税开始剧烈影响利润率。
再退一步,如果原产地位于中国的商品的关税,远远高出其他国家,那么,很多国家在面临“对等关税”加码后,再次成为了套利的避风港。关税的核战,引发了全球贸易的游击战。
现在很多供应链都选择了按兵不动。近7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排队等待特朗普团队的谈判;特朗普还有几个产业关税的核弹按钮没有按下。中国“出海”不久或是仍在考察阶段的企业,无论是布局东南亚还是中东,普遍按下了暂停键;美国的不少进口商也选择先躺平观望,现在就连英特尔和美光都迷茫了,是否要继续将工厂从中国迁往东南亚。
此次半导体与药品进入豁免清单,市场担心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它们即将步汽车后尘,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进行调查,加征关税。这种不确定性,又更大面积地影响着供应链全球再平衡的进程。
近期,在白宫玫瑰园,特朗普再次点名批评了制药行业,称后者将“咆哮着回到”美国,并警告说,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们将缴纳一大笔税”;昨日,美国新兴生物技术国家安全委员会(NSCEB)向国会提交报告,建议采取行动打压中国,支持美国制造。特朗普还曾在2月中旬提议,对半导体进口征收25%的关税。昨日,他透露称,自己告诫过台积电,若不赴美生产,就征100%关税。
郭明錤开始提示半导体行业的股市交易风险。在他看来,苹果冒着得罪中国政府的风险,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开始积极将产能迁出中国,之前还宣布了5000亿美元的投资。即使如此,这一次仍然没有获得关税豁免;上次,苹果的大多数豁免申请,都予以通过。
他给半导体企业,尤其是非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布置了下面三个思考题:过去的去中国化努力,有没有比苹果更大;在美国的投资,有没有比苹果更高;与政府的关系,有没有超过苹果?
有人戏称特朗普政府正在玩“氛围关税”的游戏,先凭感觉输出一波,然后再看心情慢慢调整。期间,全球供应链要么等待,要么寻找新的根据地,才能顺利软着陆。近日,中国商务部召开美资企业座谈会,承诺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