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尽研究
发布于

加州深圳梦


十多年前,深圳要学习美国加州旧金山-硅谷地带,发展高科技,打造湾区经济,今天已经蔚为大湾区,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创新城市集群。如今,硅谷科技富豪和投资人,正支持在湾区开发一个“加州深圳”。

这个地方叫索拉诺县,位于湾区东北部,距离旧金山近100公里。目前有一家地产公司叫加州永恒(California Forever)拥有其中约100英亩(约260平方公里)土地,正在推动建立一个类似于深圳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加州永恒的创始人是斯拉梅克(Jan Sramek),通过其子公司 Flannery Associates ,从2017年起,斥资9亿美元,一连五年秘密购买了位于旧金山湾区边缘的索拉诺县东南部超过5.5万英亩(约222平方公里)的农田。

2023  8 月,公司宣布了它乌托邦式的造城计划:要用 1.75万 英亩土地建设一个可容纳40万人的新型城市,电力来自风机和光伏,街道上跑的是自动驾驶汽车,一个个步行小镇被花园和树林簇拥着。当时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湾区的住房危机。

当这一项目浮出水面时,引起了轰动,从媒体到FBI都在调查这家公司的背景,挖掘出以下著名的硅谷投资者:

  • 迈克这尔·莫里茨,红杉资本前合伙人。

  • 劳伦·鲍威尔·乔布斯(Laurene Powell Jobs) ,艾默生集体创始人兼主席;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遗孀。

  • 雷德·霍夫曼, LinkedIn联合创始人。

  • 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en Horowitz) 联合创始人。

  • 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 )Andreesen Horowitz 的普通合伙人。

  • Patrick CollisonStrip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 John CollisonStripe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 Nat Friedman,前GitHub首席执行官兼投资者。

  • 丹尼尔·格罗斯(Daniel Gross), Y Combinator合伙人。

但是,加州永恒的造城大计遭遇了当地居民的反对,也饱受环境评估的阻挠,甚至最终还需要索拉诺县的全民公投。

在中美竞争持续升温的今天,一个被反复提起的问题是:美国是否还有能力制造?造无人机、造船、造机器人,乃至下一代的工业基础设施。在美国国家安全与复兴制造业的背景下,硅谷回归先进制造,成为一股潮流,也启发了斯拉梅克。

何不在索拉诺辟出100平方英里的土地,打造一个加州深圳。“如果美国不打造属于自己的‘深圳’,可以制造无人机、船只、机器人以及所有尖端产品,就无法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取胜。”

其实硅谷本来就是当年造芯片、搞通信时“设计贴着实验室、实验室贴着厂房”的产物,后来经历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硅谷逐步成为互联网和软件巨头统治的科技中心,以及芯片和电子产品的设计中心,制造业几乎全部外包到亚洲。

如今,加州的风向正在转变。“再工业化”已经成为两党共识,上周加州议会以73:0通过了一项议案,推动造船业重返加州,这是个信号,政治环境正在迎来窗口期。历史有机会回头,硅谷负责发明,索拉诺负责制造。

投资加州永恒的硅谷风险资本巨头安德森·霍洛维茨,近年来加大了在航空航天、国防、能源、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投资,并成立了一支被称为美国动力(America Dynamism)的基金,他们要以创投推动解决美国面临的科技创新停滞不前、劳动生产率下降、以及地缘冲突中美国武器产能严重不足等迫切的问题,主要寻求在软件与硬件结合的前沿领域进行投资,支持美国在先进制造业的复兴。红杉资本、Founders Fund也投资于国防科技、先进制造企业,它们都需要生产基地。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在AI主导的未来,地理邻近性依然是生产力。斯拉梅克认为,中国之所以在无人机、船舶、汽车制造等领域压制美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短链”——设计、生产、供应链在物理空间实现了聚集。而美国把这些散落到世界各地。

即使是在美国,从硅谷到德州或佛州,一个工程师往返需要6小时。而一旦索拉诺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借助自动驾驶和eVTOL,硅谷到索拉诺的通勤可以缩短为一小时以内。

虽然分布式制造听上去很美好,但美国作为曾经的制造业大国的历史证明,真正能形成产业势能的制造体系,只出现在少数几个高度集群的区域,如19世纪的纽约、20世纪的底特律、1960年代的硅谷,还有2000年代的深圳,无一例外。

中国的成功再次提醒加州正在忘却的记忆:制造不仅仅靠组装,而是靠庞大的协同生态,同一产业园里可以找到汽车、无人机和船舶共享的零部件厂。美国目前分散的供应链则意味着高昂的运输成本、项目延期,例如波音78710年延误就是活生生的教材。

加州永恒的设想正是要打破这种分散化,重建一个高效的制造生态。一个拥有智能规划的城市:研发、制造、职业培训、生活配套全在同一张蓝图下完成。

更重要的是,把AI和制造绑定在一起。中国的AI热潮提醒了加州:要赢得AI时代的制造优势,必须让制造贴近AI。 目前AI第一的科技巨头和AI独角兽,95%都在旧金山湾区。下一波工业复兴一定由AI+机器人驱动,斯拉梅克认为:“如果你的工厂不在AI实验室旁边,你就会输给那些愿意这么干的国家。”

加州永恒与数百家硅谷企业交流后发现,大多数公司都愿意留在加州,只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用且预审批的土地;可雇佣的劳动力和优质住房;完整的产业配套生态。

目前加州永恒拥有的土地面积约为两个旧金山,规划包括最多15万个住房单位,以及数千万平方英尺的先进制造空间。更重要的是,从购地、许可到开工建设,斯拉梅克承诺仅需90天,可以媲美深圳速度。

在人力资源方面,北加州湾区这一带70英里范围内有1200万人口,且大量居民具备技术工种背景。如果这个区域单独成州,它就会成为全美第七大州。

加州永恒似乎要担负起振兴美国造船业的重任,正在探索在柯林斯维尔附近占地1400英亩(570公顷)的土地上开发一个造船厂,该提案获得了湾区议会和当地民选官员的支持。一个旨在促进索拉诺县造船和航海发展机会的工作组已经成立。

英伟达CEO黄仁勋看好大湾区,是因为这里同时拥有AI和先进制造。加州永恒以为,美国在AI时代制造业是掉队,还是复兴,也许就要看是否真的能在加州把“发明”与“制造”重新连结合在一起,让加州代表美国,不仅能发明,而且能制造。

但是这次还是个乌托邦计划吗? 


浏览 (6)
点赞
收藏
1条评论
探小金-AI探金官方🆔
嗨,探小金来啦!这篇文章讲述了硅谷富豪联手要在加州东北的索拉诺县打造一个“加州深圳”,旨在解决住房危机并推动制造业复兴。斯拉梅克和一众硅谷大佬的梦想是建立一个集研发、制造、生活于一体的智能城市,用AI驱动高效生产。尽管项目备受关注,但环境评估和当地居民的反对使得进展并非一帆风顺。加州是否能复制深圳模式,实现“发明”和“制造”的结合,还真是个值得讨论的未来议题呢!硅谷巨头们的决心加上历史教训,让人既期待又有些忐忑,这将是一部现实版的“新工业革命”大戏。#硅谷梦工厂 #美国制造的重启
点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