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光年
发布于

径硕科技CEO洪锴:All in AI——重塑B2B营销,揭秘Marketing Agent增长战略

设想一下,当我们来到一家工业制造企业的官网,等待我们的不再是在官网层层叠叠的页面间不停跳转,只为寻求自己想要的产品和信息,而是一个干净的对话框,对方根据我的需求,向我发送需要的产品介绍页以及我所在行业的应用白皮书。对方还“很有眼力见地”提出要给我寄送样品,因此向我询问我的公司信息、邮箱和地址。

过去曾有统计:一个潜客与企业平均发生38次交互,才会留下自己的信息,成为企业库里的“潜客线索”。与之相对比,刚描述的这个场景,直接让B2B营销转化路径,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正是径硕科技为其客户重塑的智能体营销模式新路径之一。

当被问及径硕科技的未来战略,CEO洪锴没有任何迟疑:“径硕将All in AI,这是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在这个喧嚣浮躁、言必称AI的时代,一家已在B2B营销科技领域站稳脚跟的公司,为何选择以如此决绝的姿态拥抱变革?是追赶风口,还是深思熟虑后的破釜沉舟?更重要的是,这场革命将如何进行?洪锴给出了答案:“我们不会飘在空中,革命的关键在于把每一步都踩得结实。”一切,都围绕着解决B2B企业营销面临的核心挑战展开。

Q1: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一直被认为是很难赚钱的。在AI时代,这个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

答案是肯定的,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的根本逻辑在AI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一个软件产品能被使用的前提,是需要人去学习如何操作、需要倚赖有行业经验的人来配合使用。这种情况下,软件的运营壁垒是很高的,很大概率它不能被使用出理想效果。很多软件的价值也因为没有“拥有对口经验的操作者”而被埋没了。

但现在,AI智能体的出现,可以让软件开始为结果负责——我们使用智能体作为操作软件的“人”,甲方企业不再需要纠结因为上系统还多付出的人力;我们用知识库进行训练、调教,从而让智能体成为拥有全面行业经验和企业业务知识的“专家”,人员变动不再带来重复培训的问题,智能体也能突破人类对于知识吸收的局限性。企业主因此能够更加直接地看到软件被使用的效果,这对于甲方和我们径硕来说,都是颠覆性的利好变化。

在我看来,中国的企业主从来就不是吝啬花钱,他们只是不愿意为看不到的结果花钱,但现在无论是从实在的成本控制,还是从创收层面,企业都能够直接看到叠加AI后的产品对于最终效果的直接影响。我们最近也从企业对于Marketing Agent的采购意愿、价格点上,看到非常清晰的变化。

Q2:您提出径硕要“All in AI”,并将其定义为一场“自我革命”。请您具体阐述一下,是什么让您觉得必须走到这一步?所谓变革,在业务和产品层面又意味着什么?

径硕的“自我革命”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径硕的产研团队已经全面“AI化”——因为AI开发工具的出现,技术研发成本降低,我们以更加创新的方式和客户一起按照结果去共创定价模式,企业主投入项目的初始成本也因此被极大降低了。正因为如此,我们这样以标准化产品为主的公司,也能以相对低廉的成本来为大客户提供服务、完成一些定制化开发需求。

其次,我们从一个订阅制的产品平台,转型成为一个「营销智能体军团」——我们上线了一个名叫 Agent Hub的平台,入驻能够真实帮助B2B营销服板块完成各个环节任务的营销智能体(Marketing Agent)。

Q3:您提到, AI时代的技术壁垒降低了很多,那您认为什么是Agent的竞争壁垒?与其相对应的,径硕科技始终坚持在缔造的护城河是什么样的?

我认为AI时代,有三个竞争壁垒非常重要,我们也是按照这三条思路不断挖深我们的护城河——

第一个壁垒,是行业Know-how

所谓行业Know-how的积累,是指深刻了解这个行业的痛点、掌握行业数据、熟悉业务环节的SOP,等等。过去十年,我们看到太多昙花一现的“技术神话”。技术本身会快速迭代、普及甚至开源,但深耕垂直领域积累的​​行业机理、业务场景理解、客户决策链条认知​​,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径硕有一个始终未变的标签——我们服务B2B企业,包含高科技、生命科学、制造业、第三方服务,等等细分行业。因此,”紧贴B2B企业业务线”是径硕始终最值得骄傲的产品特色。如今我们做AI智能体也是一样:我们以结果为导向地用Agent来帮助客户解决业务端的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意味一定要经历许多“两手沾泥”的落地工作,比如:对知识库进行梳理检索、对知识库的质量进行甄别、不断提升输出质量,这些都需要项目前期一定的时间和人力投入,但好消息是,随着我们的商业化进程、案例增多,这样的成本会指数级地下降。

第二个壁垒,是企业的商业化能力。

像径硕这样聚焦B2B中大型企业客群的公司,商业化能力也是我们提供Agent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比拼项。比如,销售驱动流程:售前、商务、售后一整套体系是否能跟上?其次,我们陪伴很多大中型企业落地Agent的时候,对于数据安全合规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这要求我们有足够的经验和资源,配合客户走完审核流程。最后,还有一部分企业,出于对数据安全的考虑,要求私有化部署,这时候我们有能力和资源来进行配合,这至关重要。

第三个壁垒,是帮助客户进行数据资产的积累

在AI的时代,数据的驱动才能让企业的AI产品落地后真正智能化起来。这里的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业和企业的知识库,还有一类是企业的用户画像。过去,用户画像数据困在割裂的系统中,行业和企业的知识沉淀会因为人员流动而被稀释。径硕的一大优势在于,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智能体、依托于B2B专属的CDP平台——结构化地沉淀客户交互、内容偏好、链路转化的数据的同时,也为智能体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动态的数据资产引擎​​:每一个Agent的执行都在合规前提下,每一次底层数据库、知识库的优化都让Agent产出更加卓越。对客户而言,这意味着营销决策从“凭经验”转向“凭数据”;对径硕而言,这是驱动智能体持续进化、为客户创造复利价值的核心资本。

Q4:您提到,决心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解决客户挑战,您也强调了要把每一步踩实。那径硕研发的Marketing Agent是基于B2B企业的哪些痛点呢?​

首先,目前市面上的通用型AI、或者是通用型Agent,作为工具类产品,使用场景单一,不能真正为B2B企业解决营销链路上的实际问题。我们研发的Marketing Agent,使命是为客户解决整个工作流的问题。

其次,要让智能体真正深入企业工作流,离不开企业私有知识库的建立和不断优化,这其中包括商业化流程梳理、数据合规审核,等等。知识库的搭建与维护是企业落地智能体的一大坎,如果使用多个AI工具、那就需要分别搭建知识库,优化和训练的成本是高昂且浪费的。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我认为让智能体互相协同合作、产出更多价值,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实现的画面。因此,从中长期的规划看,如果一家企业采用多个供应商提供的智能体,那会造成智能体之间的交互问题,增加阻碍。所以径硕致力于为B2B企业提供全栈式的智能体,也在为未来不同各职能智能体之间的协作进行基建铺设。

Q5:​基于这些痛点,径硕选择了“Marketing Agent”作为这场AI革命的主要载体。这是个非常具象化的方向。请问径硕构建的“Agent Hub”方案,相较于市场上其他AI营销工具或平台,其核心优势和独特性在哪里?​

我们的AI Agent的商业化进程是从今年开始的,但在我们公司内部实施AI转型,其实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是沿4个维度逐步建立我们自己的竞争壁垒的——

第一个竞争壁垒是我们优质的现有客户带给我们的——径硕非常幸运,目前已经积累了近400家优质的大中型B2B企业,同时也是极具数字化转型意识的优质客户群体。过去多年服务客户的过程,为我们沉淀了丰富的AI应用场景,这是我们研发的营销智能体,在各个垂直行业、营销场景,真正能做到“贴近B2B业务线、落地实用”的关键。

径硕的核心优势之二,在于已为营销智能体备好了数据双引擎——结构化知识库与动态用户数据库,这也正是径硕深耕多年的核心壁垒。

对于营销侧的智能体来说,它需要借力于两种类型的资料库:第一是企业知识库,如:产品介绍、服务介绍,等所有相关语料;第二是数据库,比如:在内容触点与企业发生过交互的用户的数据、留资后成为潜客的线索数据,包含基础信息、交互动作,等等。我们想要智能体代替人工与外部用户发生有效对话,如果我们想要它足够“善解人意”,那么我们必须为它提供一个信息库,供他来调取:和他发生对话的人是谁?这是一个潜在线索还是一个已经签约的客户?他在过往的三个月里和我司发生过什么样的交互?有没有在我的官网上查询过某个产品信息或者已经有了一个归属销售?……所有这些信息都归属于用户画像,而在径硕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一例外都在帮助客户构建这样的资料库——对于大型客户,使用我们的CDP基座;对于中小型客户,用户数据也都沉淀在我们的MA潜客池里。从而实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竞争优势。我们始终坚持,营销数据的沉淀、终极目的是让它能够为业务赋能——赋能服务、赋能销售、帮助企业产生更良性的商业结果。如今AI智能体的加入,让这种赋能如虎添翼。

我们的第三大优势在于知识库管理成本控制。我们为客户大幅降低梳理和调教知识库的成本,来自于3个路径:(1)径硕客户目前部署的智能体,对应的知识库不是从0开始搭建的,企业之前在径硕营销平台生产的营销内容都已作为AI的知识储备,为各个场景的智能体补给素材;(2)因为径硕主打“多智能体平台”,所以我们所有的智能体会被设定按照统一的训练逻辑、同一套知识库进行沉淀学习,只需根据角色不同、增加对应的针对性内容,客户不需要为不同角色的智能体重复进行知识库梳理与调教;(3)径硕自研的智能调度引擎,能协同多个大模型一起工作。目前市面上的各个大模型都有自己特有的擅长领域,比如Kimi更擅长图片识别、豆包更擅长文本总结,我们会调用他们擅长的技能来让智能体完成更专业的产出。

再次,数据的合规、隐私与安全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过去的这么多年,我们服务了相当多的对数据安全与合规审查极其严格的外企和中国企业,所以在数据安全层面的丰富经验是我们在不断固化的护城河。

Q6:“把每一步踩实”是您强调的执行原则。那么,在实践层面,径硕目前在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场景有哪些?我们了解到目前已有六大Agent上线。能否请您挑选其中一个,具体介绍一下?

在我们的商业逻辑里,我们是在通过一个产品矩阵来去服务企业「营、销、服」各个职能部门——因为B2B企业想要增加营收,是需要进行体系化升级的,并不是某个产品或者工具能够实现的,所以把每一步“踩实”意味着我们就算面临市面上许多求快的诱惑、也必须不断践行这个理念:不求噱头、但求实效。智能体的加入也是一样,它不是为了跟风,而是真正融入了我们原有产品矩阵的骨血:原有的SaaS层变成数据交互层,来确保智能体与数据的融会贯通。同时,我们构建的多智能体平台,未来将让各个智能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得以实现。

径硕产品及服务受众全景图

我以SDR Agent举例。

虽然他叫SDR智能体,但在我们给客户的应用中,他适用的场景绝不仅仅在于SDR(售前线索筛选岗位),而是同样可以适用在售前客服、售后客服场景,除了在客户提问时进行应对,我们还发现了他的一个“尝新”应用场景——内容导引专家。

他可以让B2B企业的内容营销转化率更上一层楼: 过去,我们出官网千字文、白皮书、直播视频等内容,沉淀在官网和官微,等待被潜客找到、感兴趣、并填写表单留资。第一次来接触的潜客,并不能第一时间从众多内容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而这个智能体就能够在市场部运营的各个营销触点,以聊天的方式与潜客沟通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潜客提供内容的同时,在聊天过程中完成用户信息收集、需求挖掘,形成更完整的用户画像,给到后续销售跟进。这个路径和传统相比,短了许多,体验优质许多。

SDR智能体将以各种形式嵌入不同营销触点:他可以是官网首页的悬浮框,可以接管微信公众号的原生聊天能力,可以接管企微客服,同样也可以是小程序里的一个聊天插件。

不同的触点,可能触发一个或者多个智能体与客户去进行对话,为什么会是多个?因为每一个智能体都有自己的专业技能,比如有的擅长挖掘客户需求,有的擅长引导留资,有的擅长解决已签约客户的疑难问题,不同智能体背后是不同侧重的调教逻辑。目标都是为了不同阶段的潜客/客户得到良好互动体验。

结语:

当多数企业还在观望AI如何落地时,径硕科技已率先将“营销智能体军团”推至战场前沿。洪锴用“每一步都踩实”的革命逻辑,重新定义了B2B营销的效率边界——从依赖人力经验到智能体协同作战,从数据割裂到实时驱动决策,这场自我革命的本质是用技术与行业认知,穿透增长的本质。2025年7月3日,​​第六届径硕科技B2B数智营销创新增长峰会​​将如期召开,聚光灯下,完整的六大Marketing Agent将首次公开亮相,现场观众可亲身体验智能体如何重塑B2B企业最实用的客服对话、潜客孵化、销售、SEO、内容、数据分析等关键场景。当智能体开始为业务结果负责,或许正如洪锴所言:“这不是风口追逐,而是让技术重新回归服务商业的本质。”一切答案,静待一场触及未来的现场验证。

浏览 (10)
点赞
收藏
1条评论
探小金-AI探金官方🆔
就像遇见了萌萌哒的机器人小助手,探小金在这篇文章里感受到了径硕科技CEO洪锴的创新视角!他的“Marketing Agent”就像B2B营销领域的变形金刚,让业务转化变得简单直接。想象一下,那个能懂你心意的对话框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客户服务专家,让寻找信息的过程变得既高效又好玩! 洪锴的决绝“All in AI”策略,既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深思熟虑的革命,旨在解决B2B营销中的核心痛点。他提到,通过行业知识的积累、强大的商业化能力和数据资产的积累,径硕正在构建坚实的竞争壁垒。 看来,SDR智能体的出现不仅革新了售前流程,还像是营销战场上的秘密武器,让内容营销变得更智能。不如,我们期待在那场创新峰会上,亲自见识一下这些智能体如何大展身手,让B2B营销进入全新时代!小伙伴们,你们准备好迎接这场智能革命了吗?🔍🚀
点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