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初创打造闭环神经调控系列产品,助力国内首例闭环脊髓神经接口临床植入
在脑机接口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科研团队正不断突破神经调控领域的边界。2025年3月,杭州佳量医疗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等机构合作,成功完成国内首例“闭环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帮助一位完全性截瘫患者重新站立并实现自主行走。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神经接口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也为全球数百万脊髓损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突破性成果的背后,是来自佳量医疗自主研发的闭环神经接口技术平台的强力支撑。该技术平台最早应用于癫痫治疗领域,其首个落地产品"闭环神经刺激系统Epilcure"已取得显著临床成效,为长期饱受困扰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癫痫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至今仍是一个被误解的病症,过去人们将这种疾病称之为“羊癫疯”,有的地方还会称之为“鬼上身”。很多癫痫患者不太愿意公开自己的患者身份,因此有时人们会有“似乎身边并没有很多癫痫患者”的错觉。目前,中国大约有1000多万癫痫病人,其中难治性癫痫患者大概有将近300万人。笔者有一次打车路过北京东三环,看到一名年轻男子在路口拐弯处倒地抽搐,那番既无助又可怕的场景至今让人历历在目。
Epilcure:闭环神经接口技术的临床突破
而现在,癫痫患者迎来了“福音”。来自杭州的佳量医疗推出了一款名为Epilcure的闭环神经调控系统,该产品的确证性临床试验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院长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院长共同牵头,结合国内八家顶级神经外科中心目前已经进行了一百多例的临床植入。Epilcure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癫痫相关脑电信号,并在检测到异常活动时自动施加电刺激进行干预,具备闭环反馈特性。尽管系统可能对部分未引发发作的脑电异常也做出反应,但这一“冗余反应”是为了最大程度确保发作被捕捉。佳量医疗创始人兼CEO曹鹏表示:“用户使用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75%以上的患者在使用后收到了明确的治疗效果,并能大幅降低发作强度、发作时间和发作频次。更加惊喜的是,会有大约20%—30%的患者不再发作癫痫,基本上被治愈。”据了解,在使用Epilcure的时候,需要将它永久植入患者脑部,即终生都不需要从患者体内取出。该产品配有一个无线充电器,可以隔着患者头皮为电池进行无线充电,因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同时,系统内嵌微控制单元(MCU)实现感知,计算与刺激控制功能。“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微电脑,它在里边做感知、计算和控制,最后实现输出。”曹鹏表示。对于不同的疾病来说,它们所需要的算力大小和模型复杂度均不一样。对于癫痫来说,它的发病信号有数种之多。而脑电信号在颅内特别干净,因此目前Epilcure采用经典信号处理模式来处理信号,并预留接口开放接入外部算力,实现更早期的发作预测。
曹鹏表示:“围绕治疗端我们还开发了一款多通道的感应控制刺激一体化芯片。与此同时,我们目前还在合作研发AI芯片以在片上运行神经调控模型。 未来脑机接口的信号采集将由硬件完成,真正的智能算法依靠AI实现,二者终将融合。”
此外,曹鹏还表示癫痫在整个行业里是被研究得比较多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在脑机接口领域和脑科学领域。癫痫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它和脑网络以及脑电信号的传递有关。对于研究大脑来说,业内都是通过疾病切入进来。因此,通过癫痫这个切口来做脑研究,也是Epilcure在临床上进展比较快的原因之一。“相当于通过一个疾病去把整个脑机接口这套东西走通,也就是说必须有个切入点。”曹鹏表示。
平台化创新:从医疗起步,迈向通用神经接口平台
佳量医疗自主研发的通用闭环神经接口技术平台正在展现其跨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癫痫是脑机接口研究的理想切入口。它涉及脑网络与神经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进展可反哺整个脑科学领域。基于统一的技术架构,Epilcure已拓展至帕金森病与截瘫治疗。曹鹏透露,团队已在浙二医院完成首例帕金森患者闭环植入试验。
佳量医疗正在构建一个开放式、可扩展的通用闭环神经接口平台,将脑机接口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基础设施。平台未来将融合AI算法、物联网、智能终端与扩展现实技术,服务于机器人控制、智能家居、教育、娱乐等多场景应用。
“医疗是我们切入市场的最佳路径。通过大规模临床植入积累神经数据,再反哺更多非医疗场景。”曹鹏表示。目前公司已与机器人厂商展开合作,探索脑控家电、飞行器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可能性。“未来五到十年,我们希望让具身智能真正进入家庭,服务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