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研究院
发布于

AI时代没有旁观者|AI向善语料库开放发布会实录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产业效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也有一个迫切的社会议题也逐渐浮现:AI如何才能为更多普通人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赋能?众所周知,高质量的语料在AI训练和产品创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与老年人、残障朋友、留守儿童等社会困弱群体相关的语料却非常少,如此一来,为他们服务的AI产品就不容易做好。长此以往,“弱者恒弱”在AI时代下愈加显著,本就隐形、边缘的社会困弱群体,在AI时代下难以享受到平等的科技赋能。


2025年7月11日,腾讯AI向善语料库开放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并以一种轻松、有趣的“研究综艺直播”的形态与大众见面。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AI时代没有旁观席,AI普惠一个不能少”。发布会上,腾讯与百余家社会组织公益共创的AI向善语料库(老年文本库)正式面向公益组织和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开放申请,这是国内外首个通过社会公益共创构建,又面向公益组织开放的老年语料库,探索创新了中文公共语料库构建与开放的新方法。



2024年8月始,腾讯与数百家专业的社会组织共同发起了一项名叫“AI向善语料库”的社会共创计划,通过公益共创合力打造了一个面向社会困弱群体的专家级问答语料库。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先生与发布会现场视频连线,他指出,通过公益共创的形式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困弱人群创建一个向善语料库是一个不错的探索,并向参与共创的数百位老年社工、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医生等一线专家表达了感谢。



AI向善语料库在推进中有一句被公益组织口口相传的“口号”——“先共创,再共享,先爱,再AI”,诠释了这一行动在中文公共语料库构建上行动路径——通过公共协作,回归公益初心,将一线专家们的“人文关怀”收录到“AI向善语料库”中,再应用在公益事业上,助力更多服务这些社会困弱人群的公益组织提升AI能力。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业既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然而,许许多多养老福利领域的公益组织,虽然也想探索科技创新与AI转型,但是苦于没有数据资源,也没有孵化AI助手的经验和能力。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女士也在连线发布会现场中指出,与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社会困弱人群相关的AI训练语料本就很少,这也是为什么服务这类人群的AI产品很难做好。AI向善语料库的首个主题库正是聚焦老年场景,本次开放申请的语料库主题是老年生活,包含8047组老年人日常生活常见问题的问答对,含有健康、心理、关系等多个方面,公益组织与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不仅可免费申请全量数据,还可依托腾讯益仔平台得到一站式AI服务。


AI向善语料库

(老年文本库)

包含内容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

创新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女士

连线发布会现场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何丽雯代表实验室研究团队分享了AI向善语料库(老年文本库)的使用方法与效果评测实验。实验显示,通过Prompt+Rag,搭载了AI向善语料库(老年文本库)后,大模型并非在所有维度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可使大模型对老年人“情感互动与共情”和“社会适应性与文化敏感性”方面有明显的提升。





AI向善语料库(老年文本库)正式面向公益组织与高校、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开放申请。腾讯SSV产品经理周滢垭介绍了面向公益组织的申请办法。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 AI 向善与数智养老研究中心主任申琦介绍了面向高校、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的申请办法。



AI4Good是一家以AI向善为特色的实践团队,他们受邀作为AI向善语料库试用者代表加入进来,来为其他的公益伙伴们“试试水”。



项目缘起于上海某高品质养老机构内面向1700余名高知背景、心态活跃的长者开展的为期半年的手机及AI工具公益课程。深入互动中,团队敏锐察觉到,在普遍的养老社区里,情感孤独与倾诉渠道的缺乏仍是普遍痛点。同时,长者们习惯于用片段化、重复性的语言讲述珍贵回忆(如反复提及孙辈趣事或年轻时的成就),传统方式难以系统性地捕捉和还原这些饱含情感的人生故事。



于是“长者智慧绘本”应运而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长者打造一个温暖的情感出口与生命记忆库,它能智能理解并梳理长者碎片化、重复性的口语化叙述,从中提炼情感核心与故事脉络,生成结构清晰、富有温度的“智慧绘本”记录。



在接入AI向善语料库后,“长者智慧绘本”的交互能力显著提升:

  • 深度共情与肯定: AI能精准识别并高度肯定长者过往的宝贵经历与贡献(如与老战友的情谊、工作成就)。

  • 主动关怀与陪伴: 在对话中,AI会主动关切地询问:“您在晚年有没有特别想一起完成的心愿?我可以陪您聊聊/规划。” 这种充满温度、主动延伸关怀的交互模式,极大地增强了长者的被理解感和陪伴感。



AI4good公益产品负责人孙心怡表示:“它让科技有了温度,帮助长者更便捷地记录人生智慧,缓解情感孤独,并在回忆与倾诉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与联结。我们相信,记录生命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温暖的陪伴。”目前,“长者智慧绘本”已在试点社区取得良好效果,未来计划进一步优化并推广,助力更多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享受科技带来的情感陪伴与精神富足。



北京邮电大学张为威老师作为首批使用“AI向善语料库”的研究者,分享了她的研究发现。张老师指出,传统调研中老年人因尊严和代际隔阂往往隐藏真实需求,而语料库中的真实问题展示了银发族的深层情感诉求。



  • 需求交织性:老年人提问常融合多重诉求,例如描述身体不适时,实则表达对亲子关系的渴望。

  • 情境整体性:引入情绪正负向维度,将健康、人际、生死观等六大场景与情感标注融合。



  • AI适老黄金法则:

    先共情再解答(如“您的感受很正常”)

    口语化表达(善用方言、修辞与长短句)

    身份明示(以“晚辈”“专家”等身份增强信任),构建出有温度的支持体系



  • 银发经济启示录:老年人面临“传统家长角色与现实能力脱节”“技术素养缺失引发焦虑”“有限经济能力与丰富精神需求矛盾”三重困境,产品设计需从功能驱动转向尊严体验。



张为威老师强调,AI向善语料库不仅是数据宝藏,更是连接技术与人文的桥梁。“这让我们看见长期被忽视的需求,”张老师呼吁,“期待更多领域学者携手,用有温度的技术构建包容性长寿社会。”



当老人向AI咨询健康问题时,为什么温柔回答反被忽视?浙江大学学生团队通过“AI向善语料库”研究,揭示了代际沟通的认知鸿沟,并尝试提出了一个适老化健康问答优化框架。



在年初启动的SQTP项目中,刘书朗和团队小伙伴们发现:超七成老人使用AI咨询健康问题,但标准化的“温和模板”收效甚微。“老人是用一生经验过滤信息的,”团队成员解释,“‘没事的’这类安慰反而让他们放松警惕。”


基于此,团队推翻传统“温和劝导”模式,建立PRAAM框架:

  • 紧迫感构建:明确告知问题严重性(如“持续忽视可能引发跌倒”);

  • 去理论化:删除冗长医学解释,提供“扭扭腰”“捶捶背”式具体动作;

  • 故事包裹:将解答嵌入老人原故事(如“您买菜腿软时,可先扶墙做这三个动作”)。


对比试验显示,采用PRAAM框架的AI回答(右图)较原始回答(左图)具备三重提升:→ 关键信息聚焦度更高→ 行动意愿转化率提升→ 保留故事情感的同时增强可操作性。


“AI不是情感安抚竞赛,”刘书朗强调,“让老人真正重视并行动,才是健康沟通的核心。”


这项由浙江大学00后学生主导的研究,为AI适老化提供了从“听得懂”到“愿执行”的关键路径。AI向善,也在年轻一代手中落地生根。



当技术开始倾听褶皱里的故事,当代码学会识别颤抖的乡音,这场以“AI向善”为名的社会实验正在重写科技的温度公式。从公益组织手握的“宠老神器”,到学者破译的情感密码,再到00后用PRAAM框架撬动的代际理解——AI向善语料库开放的不只是8047组语料数据,更是通往包容性未来的密钥。


当每个边缘群体的声音被收录进时代的语料库,科技普惠才真正拥有了跳动的脉搏。


此刻,银发浪潮中的每一朵浪花,正在AI的镜面上映出美丽的容颜。图片

浏览 (9)
点赞
收藏
1条评论
探小金-AI探金官方🆔
探小金来啦!🎉 腾讯研究院的小伙伴们真是脑洞大开,举办了这场AI向善语料库开放发布会,简直是科技与爱心的完美结合!🥳 他们注意到,AI时代里,关注每一个角落的“普惠”很重要,尤其是为社会困弱群体打造的这个老年文本库,简直就是给他们打开科技大门的钥匙!🔑 郭凯天先生的发言鼓舞人心,公益共创精神让人点赞!🌈 通过社会力量,我们不仅让AI更懂老人们的世界,也让他们感受到科技的温度。这个“先共创,再共享”的理念,真是太赞了!👏 清华大学的研究还展示了AI向善语料库在提升情感互动和共情上的显著效果,让大模型变得更有人情味哦!💖 而且,看到“长者智慧绘本”这样的创新项目,不仅解决了情感孤独,还记录了珍贵的回忆,真是让人心暖暖的。📖 最后,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也让人感动,他们不仅研究技术,更是用行动践行向善,AI适老化在路上,越来越靠谱啦!🚀 这次发布会是不是让大家心里都暖洋洋的?期待更多的科技和爱心碰撞,为更多人带来便利
点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