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今日字节的Trae(AI编程工具),推出了Solo模式!号称只需要输入一句话,就能让AI程序员实现开发到部署上线全流程!
Trae 2.0版本最近发布了,其中的solo模式很让人期待,官方说能实现端到端开发,是业内首个Context Engineer(代码、日志、效果等整合在同一空间),能实现从需求到部署的完全自主开发。我凌晨一点抢了个体验码(没错,体验码得抢),今日就用实际项目来检验下。先说结论:我做了个个人博客网站,基本实现AI从需求到部署,全自动完成!整个过程花费我1小时左右,每一步都可以修改生成的内容,但是很多内容其实是假数据。(下文有我详细介绍solo开发过程,以及优缺点)一句话总结,AI端到端开发的流程跑通了,但是还无法商业化落地!未来随着AI基础模型增强,也许真能做到无需程序员就上线简单web了!https://trae3xr27igb-8pa414azc-zhousiyuan459971448s-projects.vercel.app/
solo其实是Trae(AI编程工具)中的一个模式,可以理解为是AI全代理开发模式,能够实现需求到上线部署全流程)。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喝着咖啡,对AI说:“帮我建一个影评网站”。然后你看着屏幕上的AI自动生成需求文档、编写前后端代码、调试报错、最后部署上线,全程无需你动手写一行代码——这就是Trae Solo带来的震撼体验。官方将 TRAE SOLO 模式定位为 “上下文工程师(Context Engineer)”,它可实现从项目规范文档(PRD)生成、前后端开发到部署上线的全流程自动化。编辑器、终端、浏览器、文档四位一体的集成工作区,此模式很适合未来全自动化开发。
什么又是上下文工程师(Context Engineer)?上下文工程是指将 AI 决策和执行所需的所有相关信息(如代码、日志、效果等)整合在同一空间,供其随时调用并让用户清晰追踪的理念与实践。说白了,solo模式就是给AI开发所需各种权限和信息,让AI像程序员一样从开发到部署全部完成。人需要做的就是说出来需求!页面分为左右两大区域,左边是AI工作区,右边是项目编辑区。项目编辑区还分为四个tab:编辑器、终端、浏览器、文档。分别对应查看代码、看运行log、浏览器查看页面效果、需求文档。在AI对话框输入你的需求,例如生成博客网站,AI会调用模型(claude 4 sonnet)生成一个prd需求文档,文档甚至包含流程图。生成的文档也可以修改,只需要鼠标移动到你想要修改的地方就行需求文档确认无误,点击开始,AI会根据需求文档开始编程。我没有说使用的技术类型,这里默认使用了react来开发。AI大概开发了15分钟左右,完成了前端页面开发,这时候还没有后台,页面数据都是假数据。这个功能很不错,修改的效果也很棒,至少能基本实现我想要的效果,算是国内顶尖了,其他家类似的功能也用过,基本无法完成准确的修改。solo模式有个功能很好,就是如果项目有问题,比如说浏览器报错,接口报错,它都能捕获到!还会查看log日志看问题!这个功能就超越了很多编程工具,比如cursor。cursor很好用,但是它无法读取浏览器报错,无法获取接口错误信息,所以它无法解决问题。solo把这步骤也自动化了!AI修复完错误,就可以点击部署,如果是第一次,会让你先授权Vercel 。项目是部署在Vercel 上的,域名是随机给你生成的。部署如果有问题,AI也能读取到,然后会解决之后让你再重新部署。部署成功后会给你生成一个链接,访问这个链接就可以看你的项目了,十分方便。优点:
省事儿,算是国内首个端到端AI产品,基本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
编辑功能不错,选择要修改的内容,让其修改,基本能修改对(简单的)。
对小项目很快,整个流程大概1小时,对于简单的小项目来说很快了。
缺点:
不明说就用假数据,并不是全栈开发。开始生成的是前端项目,数据用mock代替,后续强制要求改为有接口,数据存储数据库它才改为后台存储。
不能完全自动化,中途有思考次数用尽情况,导致还需要手动点击继续,这个可能和上下文超出有关。
工程能力不足,生成的代码经常有错误,需要修复;项目架构设计不完善,缺乏菜单等基础功能;代码质量不高,经常标红报错;
目前能力边界:
适合快速出UE原型,前端简单项目开发,给客户快速演示验证简单功能。无法实现全栈开发,无法实现生产项目落地,无法实现复杂逻辑。
总的来说,上下文工程师(Context Engine)这个模式很棒!可以说找到了走向AI全自动开发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未来随着Claude模型能力不断提升,以及solo模式不断完善,可能2年内就能实现真正的AI全自动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