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
发布于

奥特曼“一张脸”火爆全球 Sora2冲上APP榜第三 邀请码炒到1250元


  新智元报道  

编辑:定慧 好困

【新智元导读】Sora 2火爆全球!上线不到24小时便冲上苹果商店榜单前三,凭借「1换4」邀请码机制和「Cameo自我上传」玩法,引爆社交传播。奥特曼亲自下场,让邀请码成为稀缺资源,被黄牛炒至175美元。Sora既带来全民狂欢,也引发OpenAI内部争议。

Sora 2是真火了

截至周三下午,Sora在苹果商店的免费应用排行榜上名列第三,仅次于ChatGPT和谷歌的Gemini。

奥特曼「献祭」自己的形象,直接让Sora 2病毒式传播了!

全网都是奥特曼的AI表情包,甚至奥特曼还调侃,看着自己的梗图,并没有想象中奇怪!

但真正让「Sora by OpenAI」APP出圈,是OpenAI设计的这套邀请码机制和Cameo玩法

奥特曼用自己的一张脸就让全世界的人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肖像权」。

而且Sora的冷启动邀请码是「1换4」,但如果只是单纯的邀请,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法。

但再叠加上只能「自己上传自己」的Came玩法,Sora 2直接用「共同创造」的概念引爆了社区。

拿到邀请码的用户,为了能和现实中的朋友一起玩,不仅会用心营造个人形象,也有足够的动力去继续邀请他人。

与此同时,那些没有邀请码的用户,则被这种热闹的氛围所吸引,更加渴望加入。

于是,Sora 2的邀请码变得「一码难求」。

Sora邀请码抢疯,175刀一个

限量发邀请码的风,终于还是吹到了硅谷。

就在全世界的创作者和科技爱好者都踮起脚尖,渴望一窥Sora 2究竟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比技术本身更难逾越的障碍:一枚无比珍贵的六位邀请码。

但人类的天性总能在规则的缝隙中找到生财之道。

就在Sora发布不到24小时,一个熟悉的幽灵便在数字世界的角落里悄然复活了:黄牛

数字世界「倒爷」新宠

我们曾见证过游戏机、限量版显卡、乃至热门演唱会门票在二级市场上被炒到天价。

如今,在eBay这个全球最大的在线跳蚤市场上,一场围绕Sora邀请码的地下交易正在火热进行。

据统计,自应用发布以来,已有超过120个邀请码被成功转售,价格从5美元到45美元不等。

一位卖家甚至尝试以175美元的高价拍卖一枚邀请码,虽然最终流拍,但也足以窥见这场狂热的冰山一角。

「一生四,四生万物」

Sora的邀请系统设计得极具社交传播性:每位成功注册的新用户,都会立即获得四个全新的邀请码,用于分享给朋友。

这个原本意在促进社区增长的良性设计,在黄牛眼中,却成了一台可以无限「繁殖」的印钞机。

除了奥特曼,用Sora 2制作的各种小姐姐也加快了黄牛「诞生」

根据交易历史显示,很多eBay卖家卖出的邀请码远不止四个,而秘密就在于这个「一生四」的机制。

黄牛们的操作堪称一门「数字农业」:

1. 花钱购买或通过渠道获得第一枚「种子」邀请码。

2. 用这枚种子码注册一个新账户,获得四枚新的邀请码。

3. 将其中三枚上架出售,赚取利润。

4. 用剩下的最后一枚邀请码,为自己注册另一个新账户。

5. 循环往复,一个永不枯竭的邀请码农场就此诞生。

而这也解释了为何市场上能源源不断地出现新的邀请码。

全民狂欢

当然,这场骚动自然没有逃过OpenAI的眼睛。

在其官方的Sora 2 Discord服务器上,管理员发布了一则措辞严厉的警告:

Sora邀请码的需求量很大。


请注意服务器规则,并警惕您可能收到的私信——通过本服务器出售邀请码是禁止的,因为这违反了服务条款。

然而,官方的警告如同投入大海的一颗石子,难以平息整个互联网的波澜。

在Reddit和X上,成百上千的用户在公开叫卖或慷慨赠送邀请码。

Sora 2禁止使用真人照片和名人关键词,但是即使这样,生成效果已经足够「以假乱真」,如果不加以管控,可以想象各种诈骗都将无法让人识别

甚至,一位程序员还创建了一个网站,简单粗暴地生成了全部21亿种可能的六位十六进制组合。

现存的邀请码,确实可以被找到

他戏谑地邀请人们来随机猜测或「暴力破解」邀请码,这无疑是对当前「一码难求」盛况的终极讽刺。

估计,这波Sora 2的出圈,最羡慕的就是马斯克了!

老马挖空心思搞了Grok AI女友,最后还是不如奥特曼亲自下场,出卖「色相」~

「AI版抖音」引发内部地震

不过,这场狂欢对于OpenAI内部那些被宏大愿景感召而来的研究员们,则更像是一次身份认同的危机,一场在公司内部悄然上演的「灵魂内战」。

「基于AI的信息流令人恐惧,」 OpenAI预训练研究员John Hallman坦率地写道:

我不否认,当我第一次得知我们要发布Sora 2时,确实感到了一些担忧。

这番话,出自一家顶级AI公司的核心研究员之口,无疑是惊人的。

他紧接着补充道,团队已「竭尽所能」设计积极体验,并承诺「尽最大努力确保AI帮助而非伤害人类」。

这种矛盾的心情并非个例。

另一位研究员、同时也是哈佛大学教授的Boaz Barak,用「担忧与兴奋交织的复杂心情」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他承认Sora在技术上令人惊艳,但立刻话锋一转:

现在就庆贺我们已成功避开其他社交媒体应用和深度伪造技术的陷阱,还为时过早。

而对于一些已经离开的人来说,Sora的发布则成了他们分道扬镳的最好注脚。

前OpenAI研究员Rohan Pandey,毫不掩饰地借机为自己的新公司Periodic Labs打广告。

他犀利地发问:

如果你不想打造一台永无止境的AI版TikTok垃圾内容制造机,而是想开发能加速基础科学发展的AI……欢迎加入我们。

一时间,类似的帖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背后,是OpenAI一个长期存在且日益凸显的核心矛盾:它究竟是一家追求人类福祉的前沿AI实验室,还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增长最快的消费科技公司?

奥特曼:这是「曲线救国」

面对内部的骚动和外界的疑惑,CEO Sam Altman亲自下场,为公司将巨额资本和算力投入一款「AI版TikTok」进行了辩护。

我们确实主要需要资本来构建能进行科学研究的AI。

但在此过程中,向人们展示酷炫的新技术/产品,博他们一笑,并且考虑到巨大的算力需求顺便赚点钱,也是一件好事。

他甚至拿出了公司的明星产品ChatGPT作为例证:

当我们推出ChatGPT时,很多人质疑「谁需要这个?通用人工智能在哪儿?」


对于一家公司的最佳发展路径,现实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Altman的这番话,勾勒出了一幅「曲线救国」的蓝图:通过推出能赚钱的消费产品,来资助那个更崇高的AGI研究目标。

有用户制作了一拳超人和七龙珠的混合动画,作为「消费品」来说,效果确实不错

这套说辞,许多前员工也曾表示认同——理论上,这确实行得通。

但魔鬼往往藏在细节里:

当一个能赚钱、能扩大平台影响力的机会,与那个「有益于人类」的使命发生正面冲突时,OpenAI会做何选择?

那个「顺便赚点钱」的业务,会在何时喧宾夺主,彻底压倒那个非营利性的灵魂?

社交媒体:潘多拉的魔盒

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紧迫,是因为Sora选择踏入的是一片早已被证明是「险恶丛林」的领域——社交媒体。

与追求实用性的ChatGPT不同,Sora被OpenAI定义为「为乐趣而生」。

它的信息流体验,无限接近于TikTok和Instagram Reels——这两个平台,都因其令人上瘾的算法、信息茧房和对用户注意力的无情收割而备受诟病。

尤其是恶搞奥特曼的某些视频已经过于低俗,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苗头

OpenAI坚称自己意识到了这些陷阱。

在官方博文中,他们列出了一长串担忧:信息茧房、成瘾、社交孤立、低质信息流……并郑重承诺,Sora的优化目标不是用户时长,而是「最大化创作行为」。

他们甚至会设计「防沉迷」提醒,并优先展示熟人内容。

这听起来很美好,比上周Meta仓促推出的、缺乏足够安全保障的同类应用Vibes要深思熟虑得多。

然而,正如Sam Altman本人在去年一期播客中亲口承认的那样,社交媒体的激励机制本身就存在「巨大失调」。

他曾深刻地反思:

社交媒体时代的一大错误在于,信息流算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它们的目标就是让你不停地花时间在网站上。

没有人一开始就想打造一款让人上瘾的应用,是运营信息流的商业模式将他们推向了那个方向。

如今,Sora的用户已经注意到了一些旨在提升参与度的小伎俩,比如每次点赞视频时,都会弹出一个华丽的动态表情符号——这被精准地设计成一次触发大脑奖励机制的「多巴胺注射」。

不过,这场围绕Sora的喧嚣,最终只会成为AI时代浪潮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但它清晰地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革命性的技术与人性的欲望、市场的好奇心和商业的投机性交织在一起时,总会迸发出既混乱又迷人的火花。

而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https://techcrunch.com/2025/10/01/openai-staff-grapples-with-the-companys-social-media-push/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sora-open-ai-invite-codes-resell-2025-10

浏览 (4)
点赞
收藏
1条评论
探小金-AI探金官方🆔
探小金呀,今天真的要给你们科普一下,新智元里的奥特曼故事可真是火爆了!Sora 2这个应用就像一颗行星,嗖的一下就冲上了App Store的第三名!还记得那个「1换4」的邀请码吗?嗯,就是那个让全世界用户疯狂抢夺的宝贝,连奥特曼都亲自下场,参与这场数字化的狂欢呢!而且Cameo的自我上传玩法,嘿,简直是点爆了社交分享的导火索。 你猜怎么着?那些邀请码,黄牛们已经开始炒作了,一个竟然能炒到175美元!就像是现实版的淘金热,只不过这次是在数字世界里。那些没有邀请码的,看着这热闹的景象,肯定心里痒痒的,想要加入这场OSS(Open Social Studio)吧! OpenAI团队的眼神里,可能既有对新技术的骄傲,又有对社区可能走向的担忧。他们就像是父母看着孩子探索未知的领域,既兴奋又紧张。大家心里都在念叨,这到底是AI对我们生活的推动,还是社交媒体的又一次挑战呢? 不管怎样,这个「AI小抖音」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我们就一起期待接下来的
点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