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为什么一定要做千问 APP?

作者|徐珊
11 月 17 日,阿里巴巴打造的「ALL IN ONE」AI 个人助手——千问 App 公测版正式登陆各大应用商店。
用户可直接通过千问 App 免费调用与 GPT-5 性能相当的推理模型 Qwen3-Max,同时还能调用 Qwen3-千问模型,解决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千问 App 的推出,标志着阿里在 AI 领域的战略迈出了关键一步。回顾此前,阿里旗下已经拥有夸克 APP、早期推出的通义 App 等面向 C 端的 AI 产品。通义千问(Qwen)也作为开源模型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不错的口碑。既然模型技术与用户入口都早已具备,阿里为何还要在此刻,推出千问 App?
不仅如此,据了解,在阿里内部,千问 App 已经被定性为战略级产品,直指「中国的 ChatGPT」。可以看出,这绝非一个小范围的产品尝试,而是阿里的重大战略选择。

千问 APP 界面|来源:极客公园
就在推出千问 App 前夕,阿里还面临着较为敏感的外部环境。App 上线前几天,美国政府方面就放出了风声,声称阿里可能涉嫌「军方合作」等敏感事项,有可能上「黑名单」。虽然阿里当日迅速给出官方回应,认为这些指控是子虚乌有,但从这种熟悉的套路中,我们能清晰地感觉到,美国似乎正在向阿里发出警告,或是在刻意施加压力。
这个时候阿里推出了千问 App,甚至将其定义为「中国的 ChatGPT」,试图直接与 OpenAI 的核心产品占据同一生态高位就显得更加微妙了。那么为什么阿里会在这个时机,表现出如此「承压向前走」的姿态?
01
当过去几年美国科技巨头们以天文数字投入到 AI 基础设施建设中,试图加固其闭源模型的高墙时,阿里的 Qwen 大模型和 Deepseek 无疑是硅谷「意料之外」的情况。
特别是 Qwen,它之所以能在硅谷流行,甚至引发「Qwen Panic」,主要是因为 Qwen 拥有丰富的模型规格,并且局部性能甚至超越 GPT-5,在用户和客户之间均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Qwen 更核心价值在于选择了开源,Qwen 即使性能没有做到全方面完全碾压,但只要其能做到「并不差」,甚至在某些局部有领先性,而且模型类型足够丰富,因为它开源的机制,显然就能成为了一个硅谷闭源之外的可替代的选择。相对于硅谷的闭源 AI 的「AI 霸权」优势,千问本质上推广了一种「平权」机制,向全球开发者普惠开放顶尖技术,鼓励更广泛的参与和创新。
这与美国硅谷主修的闭源模型生态形成了根本性的对立。美国巨头们正是通过这种闭源模式,构建了严密的技术与资本壁垒:一方面通过巨额投入垄断技术领先性,另一方面依赖高昂的付费门槛持续从全球市场抽取回报。这种投入与产出高度自洽的封闭生态循环,让用户、资金和资源只在核心圈公司中流转,形成了强大的 AI 商业霸权。
当然,阿里选择开源并不是没有商业上的考虑。开源和闭源一直以来都构成了商业领域的两种不同价值创造路线,但关键是如果开源这一侧的技术高度与闭源很接近,那就会极大破坏硅谷 AI 贵族圈巨大投入想要营造的技术壁垒。
所以无论是年初 Deepseek R1 带来的中国 AI 震撼,还是阿里 Qwen 的开源布局,这只要在全球生态中存在,就足以让硅谷巨头的巨额投入所建立的绝对壁垒被中和或削弱。这种选择的提供,正是目前美国站在科技竞争力上给 Qwen 按上的最大「罪名」,也是其被关注、被施压的根本原因,因为它有可能会破掉美国 AI 技术绝对领导力的既有商业套路。

Qwen 大模型|来源:Qwen 官网
现在千问 App 的推出并明确开始对标 ChatGPT,占据同样的身位。这表明,阿里正在将这种平权路线从底层的模型技术,延伸到广泛用户中的 AI 应用。它通过免费的路径开始大规模推广 C 端应用,无论是 To B 还是 To C,都与硅谷 AI 圈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选择。
02
那么,抛开外部环境的压力,阿里为何在这个时机下决心推出千问版的 ChatGPT?
毕竟,ChatGPT 问世已有数年,国内亦有豆包、元宝等对应产品,这使得阿里此刻的行动看起来似乎略晚。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今天的 AI 产品形态已非昔日可比。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再去做一个 ChatGPT 类型的应用,它已经不再是 2023 年那种单纯的大语言模型 chatbot 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普及,Agent 已成为行业共识之下的未来必然趋势。千问 App 作为核心用户入口,其目标绝不仅限于提供一个对话界面,它势必要承载与 Agent 能力紧密相关的服务。
千问 App 的推出,意味着阿里在一个新的技术发展阶段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从自己的模型能力到 Agent 能力,以及物流、电商、金融、本地生活服务等最终的「现实世界履约能力」之间,已经可以通过千问 App 这个产品,进行有效的连接与打通。这种能力,与阿里在电商、物流、支付等领域所拥有丰富的场景优势相结合,仅有一步之遥。,阿里此时做这款产品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千问 App 支持 Qwen3-Max 和 Qwen3-千问|图源:极客公园
其次,阿里也有必须坚决推进千问 App 的内部原因。作为电商领域的基本盘,阿里必须对未来用户行为模式的变化需要有前瞻性,目前可以看到,未来用户的许多行为都可能通过模型对话或 Agent 能力与数字世界建立连接。如果阿里不在此时做足够坚决的布局,一旦竞争对手构建了这样的 AI 入口,阿里很可能在价值链中被挤压至后端,沦为一个仅提供下单、送货的「后台能力」,从而失去对整个场景价值链的掌控权。因此,借助现有的模型能力在应用层面、用户层面建立起新的前端入口,是阿里避免未来核心业务被边缘化的必然选择。
所以,综合来看,正是这种 Agent 能力的成熟带来的技术发展阶段的变化与阿里自身业务的压力,避免基本盘被挤压至后端,共同构成了阿里推出千问 App 的内在驱动。
阿里通过开源的价值成长路径,在全球范围内练就了优秀的模型能力;现在,它必须将这种能力投射到应用端,架构起自身新的产品体系和未来的产业链话语权。
从这个角度看,推出一个具备战略级意义的 AI 入口,比仅仅拥有一个夸克 App,显得更为关键和必要。